免费国产黄网在线观看,国产欧洲av网站,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1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要聞

科技創新推動大足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07月30日20:48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7月28日,位于大足區的施密特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聲隆隆,生產正忙。

  近年來,借助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和大足區企業技術中心平臺,施密特成功研發出一款主要用于舊樓改造和舊樓加裝的“積木電梯”。

  以往,老舊小區要加裝傳統電梯,需要到施工現場進行鋼結構焊接安裝,不僅耗時長、施工占用空間大,還會產生噪聲。而“積木電梯”是直接在工廠焊接組裝,從運抵現場,到安裝完成,僅需3天,擾民時間短,安裝速度快。

  “積木電梯”,只是大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大足重點從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激發創新主體新活力、增強創新主體動能四個方面發力,不斷提升全區科技創新能力,有力推動了全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足的科技創新有基礎、有載體、有后勁。”大足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大足全區科技型企業為75家,2020年達到1001家,4年累計新增926家;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為21家,2020年達到102家,4年累計新增81家。

  攝像頭的生產額占同類型產品全球總量5%

  創新讓制造企業“騰飛”

  重慶盛泰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泰光電”)地處雙橋經開區,集ccm攝像模組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體,是國內最專業的攝像頭模組封裝生產企業之一。其產品有多攝攝像頭、一億像素攝像頭、超廣角和潛望式攝像頭等,年產能達3億顆,占同類型產品全球生產額的5%,廣泛應用于oppo、vivo、華為、三星等手機產品和虹膜、車載、醫療、3dtof、手表、筆記本電腦等非手機類產品,

  “依靠行業領先的技術,我們的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去年實現產值30億元。”盛泰光電副總經理盧紹杰說,近年來,公司生產的攝像頭從此前500萬、800萬像素,提升到1300萬、1600萬,再到去年4800萬像素攝像頭全面量產,靠的正是產品的創新和工藝的整合。

  目前,盛泰光電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包括線路板設計技術,mtf、sfr、oc、pog等軟件算法,機構設計仿真、電子mipi設計仿真、光學光路摸擬仿真技術,以及cob、csp、com、aa主動式對焦等國際一流工藝封裝技術和全球尖端asm全自動化生產線。

  “我們還成立了博士后科研站,與上海交大、江南大學等進行產學研合作,不斷開發新產品,進入更高端的攝像頭生產領域。”盧紹杰說,接下來公司每年投入技術研發的資金將占到全年銷售總額的3%至5%,并在引進和培養軟件光學領域頂尖人才方面,不設預算上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足越來越多的傳統工業企業通過運用科技創新技術,實現華麗轉身。”大足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鍛打一把刀具的時間從7小時縮短到20秒

  科技助力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大足龍水鍛打刀具因鍛打工藝頗負盛名,但生產效率一直是一大難題,且以往多是小作坊式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附加值不高。

  這樣的問題,在重慶蕓利五金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蕓利五金”)同樣存在。

  蕓利五金原本依靠人工鍛打,一把刀從毛坯到打磨、開刃、上柄直至出成品,最快也需要近7個小時。

  2019年,在引進了全球首條鍛打刀具智能化生產線后,公司生產一把刀只需20秒,既保留了傳統鍛打工藝,又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

  這條生產線采用智能化、數字化、可視化設計。借助智能化設備,整個生產過程中,工人只需將前期通過剪板、下料、鍛打、熱處理、回火等5道工序加工好的刀坯導入生產線,即可通過機械手臂作業,實現磨削、修邊、拋光、裝柄等后續15道大工序的智能化生產。

  “以年產80萬把刀具來算,傳統模式需要40個工人,設備占地1000平方米,而智能化生產線只需1至2人值守,占地300平方米,總功率僅需80千瓦。”蕓利五金負責任人介紹,采用智能化生產線后,產品更加標準化,質量更加可控,不合格率在千分之三以內,同時大大節約了輔料的消耗。此外,以機器人手臂代替人工生產的智能化改造,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更能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

  近年來,大足積極以智能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了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和智能化生產線,蕓利五金、新炬鑫機械等46家企業完成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大足“制造”正逐漸升級為大足“智造”。

  走訪重點企業收集需求24條

  科創平臺促進創新成果轉化

  這段時間,重慶橋豐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格外忙碌,公司正緊鑼密鼓為新產品“海棠依舊”的生產作準備。

  “海棠依舊”這款產品,與大足舉辦的一場名為“鍛打刀具創意設計專業賽”有關。

  大足五金產業歷史悠久,目前共有刀具企業85 家,含3大系列、1000 余個產品,形成了地方特色產業集群。雖然企業眾多,但在企業規模、材料標準、質量控制、關鍵工藝水平等方面較弱,特別是工業設計人才非常匱乏,使得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為了幫助企業破局,從2019年開始,大足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指導和支持下,連續兩年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重慶·大足鍛打刀具創意設計專業賽,共征集到國內外935件作品,其中國內912件,國外23件。

  隨后,大足科技局通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詳細了解刀具企業的經營現狀、人才需求、技術瓶頸以及對大賽的期待和大賽作品成果轉化的意愿。最終,5家企業分別精選出“海棠依舊”、“百靈”、“深海利刃”、“省力菜刀”等9件大賽作品,實施轉化生產。

  不僅如此,大足還與重大產研院簽訂合作協議,成立了產學研合作項目組,旨在更好助推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在足轉化,推動人才項目、創新平臺在足落地。

  重大產研院是重慶大學“1+5”新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科學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教育培訓為一體的孵化平臺和創新基地。

  目前,產學研合作項目組已完成對大足石刻研究院、區科技局、區城投集團等13家單位,盛泰光電、施密特電梯、中汽院(重慶)汽車監測有限公司等12家重點企業的走訪,收集各類需求24條,實現3個項目落地,更多合作項目正在洽談中。

  統計數據顯示,四年來,大足新建成科創平臺43個,有力促進了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