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黄网在线观看,国产欧洲av网站,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1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從外出打工潮到返鄉創業潮

——豐都九溪溝大橋見證村民實現小康夢

記者 左黎韻
2021年08月29日09:24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豐都九溪溝大橋是豐都縣城進入南天湖鎮的必經之路。前不久,大橋兩側安裝了新的防撞臺,當地村民程學云特別滿意。幾年前,程學云回鄉發展,去年在南天湖鎮犁地坪村經營了一家民宿。這段時間,正是避暑旺季,過大橋的車輛比較多,當地政府及時更換了防撞臺,并在道路中間設置了雙黃線,保障游客及村民出行安全。

  九溪溝大橋橫跨龍河,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是目前全世界矢跨比(即拱圈凈高與跨徑之比)最小的一座石拱橋,也是南天湖一帶連通對岸老縣城的第一座大橋。程學云沒有想到,過去,為了能走出山村,村民們不懼艱險鑿石架橋;如今,村民又踏著大橋紛紛返鄉,實現了自己的小康夢。

  從“出村”到“返鄉”,九溪溝大橋見證了當地村民從貧窮到小康的變遷。

豐都九溪溝大橋。(本報資料圖片)

  修橋,他家投了二十多個勞力

  南天湖鎮位于龍河北岸,在今年64歲的程學云記憶中,大橋修建之前,村里人前往豐都老縣城,要先到漁前渡口搭乘輪渡過河,再坐小巴才能抵達,往返一趟就要一整天。

  15歲以前,程學云沒走出過南天湖鎮(原廠天鄉)。“我老家還要再往山上走,橋修通之前,沒幾個人去過縣城。”程學云指著民宿后面的大山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在他十一二歲時,村里有個娃兒生了重病,鄉里醫生治不了,得往縣城醫院送。可那時偏偏遇上龍河發大水,輪渡停擺,就這樣拖了好幾天,娃兒就沒了。提起這事,程學云至今仍惋惜,“大橋要是能早點修通就好了。”

  1970年,豐都縣決定在龍河中游的九溪溝修建大橋,方便南岸廠天鄉一帶近萬名村民出行。縣里爭取到20萬元財政支持,不過,這點錢要修一座大橋顯然不夠。豐都決定自力更生:請不起專家,就依靠本地“土專家”設計橋梁;施工缺勞力,就在沿線各鄉鎮組織青年民兵、能工巧匠搬運物資、打磨石材,義務投工投勞。

  彼時,程學云才剛滿14歲,年齡不夠,無法加入修橋大軍。可每天放學后,他都會到工地上看大人們架橋開路。“河道上用木材預先搭建起拱架,工人們抬著上千斤事先打磨好的石塊分段分環上架,2000多名壯勞力不分晝夜,為了趕工期,還戴著探照燈夜間作業……”說起當年修橋的盛況,程學云仍很激動,“算上叔伯、堂表兄弟一輩,我們整個家族就有二十幾名勞力參與了修橋。”

  經過整整一年的艱苦施工,九溪溝大橋于1972年7月1日正式通車。資料顯示,從1971年上半年至1972年春,當地為修建九溪溝大橋,共耗費水泥500多噸,木材400多立方米,鋼材近20噸。

  橋通,他卻離家越來越遠

  九溪溝大橋全長140米,橋面寬7.5米,主拱凈跨116米,其主拱矢跨比正好是1/8。“大橋兩岸都是陡峭的崖壁,特殊的地形地貌讓我們只能通過減小主拱坡度來平衡受力。”豐都縣原交通局局長蔡建榮告訴記者,矢跨比越小,橋墩水平推力越大,修建難度也越高,大部分石拱橋的矢跨比都在1/5至1/2之間,1/8的矢跨比可以說是石拱橋的極限,而這一世界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1978年11月1日,郵電部向全國發行了一枚8分面值的郵票《公路拱橋——豐都九溪溝橋》,郵票上的九溪溝大橋橫垮龍河兩岸,河岸上桃花朵朵,美不勝收。

  大橋修好了,從場鎮到豐都縣城有了直達班車,去一趟老縣城只需要四五個小時。“不過,那個年代,橋上往來的車輛還很少,倒是經常能看見村民趕著騾子過橋。”程學云說,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縣域交通的改善,到縣城的時間進一步縮短,村里陸續有人將農產品搗騰到縣城去賣,程學云也開始養殖生豬。

  那幾年,他一年要養10多頭豬,每年春節,豬兒出欄后就拖到縣城去賣。他早晨從場鎮乘車,跨過九溪溝大橋,抵達縣城還不到9點,正是開市的時候。程學云掰著指頭給記者算賬,上世紀80年代,一頭豬在縣城能賣400多塊,比場鎮多出整整一倍。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九溪溝大橋上往來的車輛漸漸多起來,但小轎車仍不容易看到,大部分都是運輸貨物的大卡車,這也給大橋養護帶來了壓力。據蔡建榮回憶,重慶直轄以前,四川省每年都會派遣專家對橋梁狀態進行評估,省里還下撥資金對部分橋段進行過加固,豐都縣也組建起專業的養護團隊,定期填補受損路面,做好排水清潔等。

  這期間,程學云除了養豬,還和妻子種了幾畝莊稼。盡管日子過得去,但他心里始終不滿足。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村里掀起了“打工潮”。住他隔壁的羅天華成了第一批外出“闖蕩”的村民,“上世紀90年代,老羅就在工地上幫忙了,一個月能領3000多元,抵得上我一年的收入。”程學云有些心動。

  2000年,他賣掉最后一批生豬后,也南下打工去了。和他一起走的,還有同村的簡應澤。他們進過廠,也合伙搞過工程,一年只有春節能回家看看。記憶中的九溪溝大橋變得擁擠、熱鬧,橋上漸漸有村民開著小轎車返鄉過年,這讓程學云羨慕不已,“那時候,村里大部分青壯年都在外地務工,家里多是老人小孩留守,大家都覺得,只有走出山旮旯,才能掙大錢。”

  這樣的思想深深影響著村里的下一代。2006年,程學云的女兒高中畢業后,她硬是放棄了留在村委會幫忙的機會,跟隨父親的腳步,外出務工。

  返鄉,他實現心中的小康夢

  為了早日過上“有車,有房,有存款”的好日子,多年來,程學云一次次跨過九溪溝大橋外出闖蕩。

  2016年,鎮里實施易地搬遷,程學云從土墻房搬到了山下的安置點,住上了一樓一底的新房子。他還趕上了返鄉創業的好時機——在村里搞產業,可申請5萬元免息貸款。

  這年春天,程學云沒再踏上南下的打工路。他打算在村里流轉土地規模種植獼猴桃。事實上,外出打工前,程學云就種過黃桃,可那時山上交通不便,一路下來全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他聯系好縣城的買家,可果子還沒運上九溪溝大橋,已爛了七八成。

  盡管妻子反對,但程學云很有信心,“這十幾年,村里的變化太大了,尤其是近幾年,公路通到了田間院壩。只要產品好,就不愁沒銷路。”

  2017年,他種植的200畝獼猴桃第一次掛果,經銷商上門采收,沒有中間販子壓價,掙的都是凈利潤。2020年,程學云買了輛皮卡車,“有車,有房,有存款,我的小康夢,算是實現了。”他笑呵呵地說。

  而這一年,龍河(豐都段)成功創建為全國示范河湖,以此為契機,豐都縣決定對龍河沿線文旅資源進行挖掘、修復。其中,九溪溝大橋便有望按照當時發行的郵票圖樣,重新還原周邊舊有景觀,打造網紅景點。

  得知這一消息,程學云的女兒程德英也返鄉發展鄉村旅游,這可把老兩口樂壞了。程學云把自家樓房改成了民宿,學過酒店管理的程德英負責民宿接待。今年夏季,民宿的生意迎來小高峰,除了避暑納涼,不少游客是沖著山腳的九溪溝大橋而來,想親眼目睹這座“世界第一”石拱橋的傳奇。

  程學云還發現,隨著村子越來越漂亮,村民在家掙錢的機會越來越多,返鄉村民也一年比一年多——2017年,在外多年的羅天華回來了,成了養豬大戶;簡應澤也回來了,發展起高山蔬菜;還有一些返鄉的村民種起了烤煙……

  “聽村干部說,平均每年有二十幾名村民返鄉,人回來了,村里就更有了希望。”程學云高興不已,他感覺自己正趕上農村發展的好時機。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