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黄网在线观看,国产欧洲av网站,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1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他們與時間賽跑,留下這些特殊的重慶記憶

2022年01月06日13:01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他們與時間賽跑,留下這些特殊的重慶記憶

  人民網重慶1月6日電 他們是上世紀20、30年代起開始從商,經歷艱辛創業、抗戰顛沛老工商業從業者;

  他們是在多年前不遠萬里回國,將青春和熱血奉獻給重慶大地的歸國華僑;

  他們中的每個人背后,都有一段鮮活且動人的故事……

  1月5日下午2點30分,《重慶母城建筑口述叢書》《重慶母城僑界口述歷史》系列叢書首發暨贈書儀式在重慶圖書館舉行,這些來自“重慶母城”的歸國老華僑的故事,被重新推向臺前。

活動現場。渝中區政協供圖

  與時間賽跑

  留下關于重慶的歷史記憶

  侯漢欽《父親舍家救國,影響我一生》一書中寫到,1934年,父親侯澤良到泰國求生計,當時祖國正處于危難之際,父親邊工作邊秘密從事抗日救亡運動,與一批熱血青年一起自發在泰國進行抗日募捐活動,不斷輸送財物回國,支持抗戰……1939年,在泰國中華總商會的幫助下,父親與羅道讓、周介文、張銳一起回國,投入抗戰,舍家救國……他們一行人回國抵達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受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葉劍英、董必武的接見,1941年4月,父親加入中國共產黨……

  吳曉光《僑居日本學成歸來,投身新中國建設》書中提到,父親吳半農1929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經濟學系,1934年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學習……全家跟著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到重慶后,我們住在南岸海棠溪,當時日本飛機來轟炸,一拉警報我們就往南山半山腰的防空洞跑……1945年抗戰勝利后,父親作為中國駐盟軍總部賠償歸還代表團首席代表赴日……高中畢業后,我進入千葉大學讀書,當時千葉大學分“醫、工、文、理”四科,后來我選擇了工學院的機械專業。為什么?因為新中國成立了,我覺得與機械有關的專業,國家剛好用得著……

  翻開《重慶母城僑界口述歷史》,這些來自老一輩華僑口中的歷史故事,鮮活而真實。

  “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非凡成就,包含了年邁的老歸國華僑及家屬的無私奉獻。記錄這段歷史很不容易”。提及創作過程,作為系列叢書主編的戴伶深有感慨:“口述歷史,就是在與時間賽跑,留下行將消失的記憶!

活動現場。渝中區政協供圖

  戴伶回憶,當時所能聯系到的在渝生活、工作過的老歸國華僑僅有二十余人,他們本人或知情親屬大多年事已高。采編工作進行時,時常讓戴伶感到大腦受到“沖擊”的,還是時間的“催促”:“很多老人都已經80多歲乃至90多歲了,如果不去記錄,可能那些人,那些事就會悄然沉落在時間滄海中,從此再無跡可尋。”

  戴伶遺憾地介紹,自己曾在2017年至2018年間參與編輯《工商渝中》文史資料,在前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受訪的原工商業者及其遺孀或子女,就有一半相繼離世,“有時看到文字,就會想起他們的樣子。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2021年,《重慶母城老僑口述歷史》編撰完成,書籍以這一群體作為主角,講述這群渝中老歸國華僑的曾經過往!贝髁姹硎,希望多年以后,后人翻閱時代的書頁時,透過這些記錄,還能真實了解到當時的故事,透過故事品讀到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

  《重慶母城建筑口述叢書》

  感受重慶歷史文脈的厚重

  “在與重慶知名建筑師劉建業的交流中,他講述起想為重慶建筑以及建筑師做一個展覽和一本書的夢想。帶著感動、好奇、感慨和渴望,我們開始對母城渝中特色建筑的觸摸,于是,就有了《重慶母城建筑口述叢書》的出版。”

  戴伶介紹,《重慶母城建筑口述叢書》共分三輯,包括《經典越千年——重慶地標的訴說》《名城有遺韻——重慶建筑的迭代》《渝州泛流輝——重慶城市的未來》。“為了編撰圖書,我們曾去拍攝800多年前南宋重慶府衙署遺址的墻磚,記錄下雕刻在解放碑內墻上的長城箭垛紋飾,爬過人民大禮堂的圓弧穹頂,在迷宮一樣的白象居住宅樓內迷路,努力尋找消失的山城寬銀幕電影院等!

  “在編撰過程中,讓我們感動的是,眾多的設計師、建筑師、史學家、文藝家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手稿、圖紙和史料,毫無保留地給予我們熱情幫助和鼎力指導!贝髁娼榻B,工程師陳榮華、史學家周勇、設計師張從正、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專業院院長景泉等都曾為本書作出專業指導,“作為編者,我們希望通過記錄、呈現這些講述,將建筑本體的生命和溫度躍然于圖片、手稿之上!

活動現場。渝中區政協供圖

  “渝中系列”文史資料

  已編撰出版13輯

  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至今,渝中區政協已公開出版了《母城渝中》《商貿渝中》《街巷渝中》《抗戰渝中》《文化渝中》《工商渝中》《重慶古城渝中》《重慶老商號——寶元通口述歷史》《重慶母城建筑口述叢書》《重慶母城僑界口述歷史》等共13輯文史資料,讓重慶母城的城市文化更加有深度。

  “我們將采訪過程錄像,用形象和聲音讓記憶更加豐滿,讓口述歷史更有價值。”戴伶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關注母城文化,編撰出版一系列文史資料,“希望能夠收錄更多的歷史記憶,以平凡見不凡,讓重慶母城的人文情懷再暖幾度。”(胡虹、姚於)

(責編:黃凌、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