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黄网在线观看,国产欧洲av网站,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1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聚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重慶加快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市

2024年09月10日07:23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以前,社區搞活動,得發點禮物,居民才來。”兩江新區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區黨委副書記楊鑫清楚地記得,社區成立之初,組織活動的窘境。而現在,“他們主動來、爭著來。”

什么原因帶來了這種改變?

“突破口是找準居民興趣點。”楊鑫稱,2023年,兩江新區首創“興趣兩江”居民服務項目,開設“社區學院”,讓居民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等建起社團,開展全生命周期的個性化定制服務,使社區變成“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淳風氣”的精神家園。

“社區學院”,只是重慶著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一個縮影。如今,重慶正聚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標志性成果,加快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市。

創新形式,發出文明“好聲音”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然而,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發出文明“好聲音”,不能僅依靠傳統的“大喇叭”“灌輸式”。

改革,是破局的重要方式。

“莫著急,注意節奏,把握好升降調……”走進金竹苑社區詩歌沙龍社團的小教室,十幾名學員正在老師帶領下,練習詩朗誦。

26歲的學員簡媛學得尤其認真。“社區組建這個社團,太好了!前不久,我還將所學‘變現’——在公司組織的活動中,主動當起主持人,主持得得心應手,同事們都為我點贊。”她一臉幸福地說。

不只簡媛,如今,在金竹苑社區,居民們早上在教練帶領下打一套太極拳,下午約上三五鄰居上一堂茶藝課,晚上再跟專業舞蹈老師學一支舞……已經成了他們幸福生活的常態。

康美街道公租房多,人員組成復雜,對文化、藝術、審美等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有著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如何把居民們凝聚起來,讓社區變成“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淳風氣”的群眾精神家園?這,一直是當地相關部門的一道思考題。

2023年,經過綜合研判,兩江新區決定以居民的共同興趣愛好為突破口,搭建良性互動平臺,創新開設“社區學院”,并在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區及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進行試點。

那么,如何讓“社區學院”叫好又叫座?

兩江新區給出的方案是“投其所好”,發動居民自主定制興趣社團課程表,并據此提供“訂單式”服務。

康美街道先后12次深入金竹苑社區的小區、周邊園區,采取問卷調查、座談討論、街邊隨訪等形式,對居民是否支持興趣班、需要開辦哪些興趣課程、對課程有何期待以及社區有多少文藝能人、群眾有哪些興趣愛好等17個問題展開問卷調查。

兩江新區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居民在巧思手工社團學習剪紙。(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兩江新區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居民在巧思手工社團學習剪紙。(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一時間,“社區興趣班”成為金竹苑社區的“熱詞”。居民的“興趣訂單”也從四面八方匯集起來。在廣泛調查摸底、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該社區建起了藝術、體育、科技、文化、便民服務等5大社團聯盟,下轄巧思手工、啟迪智慧、碗碗茶閑聊、“快樂節拍”非洲鼓、創客等34個社團,并成立工作專班,確保“周周有課程、月月有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兩江新區還對在“社區學院”中表現突出的志愿者,建立了志愿積分兌換獎勵機制,并將其納入社區“千人故事”“兩江榜樣”等典型選樹候選庫,構建起興趣、培訓、活動、展示、評價一體化的服務閉環。

“‘社區學院’充分激活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和首創精神,打造了以社區為中心的實體陣地,通過構建興趣點單(點課)、興趣分組、興趣活動、興趣展示、賢達選樹、激勵禮遇的閉環,發揮黨建統領、思想引導、基層治理、文化活動、惠民服務等功能,成效顯著。”兩江新區黨工委宣傳部部長杜術林稱,目前,“社區學院”已在兩江新區所轄街道全面推開,成立興趣小組500余個,開展各類興趣課程(活動)2000余場,吸引10余萬居民踴躍參與其中。

無獨有偶。走進五里店街道“五里·合作村夜校”,一間寬敞的教室里,一群年輕人圍坐在一起,正在學習英語。

“在夜校學習后,我發現開口說英語,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學員黃女士稱,她一直有一個能流暢說英語的夢想,但平時工作繁忙,白天幾乎沒有時間學習。經朋友推薦,她到該夜校上了一次英語課,就喜歡上這里。“目前,我已堅持上了三個多月,英語水平有很大提升。”

讓夜校這個“老詞”成為年輕人的“新寵”,是江北區在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的一項創舉。

該區在舉辦文明實踐活動中發現,參與群體呈現“兩頭熱、中間冷”態勢,中青年群體參與頻次較低。

為吸引中青年群體,江北創新打造了“青年夜校”,開設繪畫、樂器、表演、茶藝、書法等豐富的夜校課程,巧妙地將交友與學習、興趣與技能相結合,讓夜校成為年輕人的“充電站”。

以“五里·合作村夜校”為例,從2023年10月開課至今,已開辦了187門精彩紛呈的課程,涵蓋傳統文化、藝術創作、科技創新、實用技能、娛樂興趣等眾多領域,吸引超1.5萬名學員參與。

從“一處美”到“一片美”“處處美”,重慶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正在讓生活更美好。

市區協同,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

9月3日晚,重慶衛視輿論監督節目《今日關注》如期播出。這一期的關注點,是旅游亂象整治初見效果。

今年7月,《今日關注》報道了我市部分熱門景點的一些旅游亂象,節目播出后,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迅速開展整治,目前情況明顯好轉。

據報道,洪崖洞、李子壩是我市游客的熱門打卡景點。但在超高人氣下,旅拍商戶搶占位置、“銅人”拍照強行收費、羊兒客有償帶路等旅游亂象,也讓這些景點的美景蒙塵。

為優化旅游市場環境,渝中區專門出臺了《重點景區景點旅游市場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組織文旅、公安、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了為期1個半月的專項整治。

目前,渝中區已依法處理違法違規人員20余名,不僅在熱門景區安排有聯合執法人員常態化巡邏,還設置了文字提示和播放廣播提醒。和以往相比,打卡拍照的最佳位置,也不再有商戶霸占。對于景區內角色裝扮、吸引游客合影的情況,執法人員也及時進行引導、規勸。熱門景區的游客滿意度明顯提升。

“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是主流媒體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我們把群眾反映強烈卻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作為報道重點,一方面解決了具體問題,另一方面也推動了治理效能的提升。”該欄目相關負責人稱。

據介紹,今年1月1日起,重慶廣電集團(總臺)在重慶衛視開設了全新的輿論監督節目《今日關注》,圍繞我市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結合民生熱點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報道。

截至8月30日,該欄目共播出154期,涉及環境治理、安全生產、耕地保護、社會民生、營商環境等方面內容,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收視率、收視份額在重慶地區同時段全部衛視中排名第1,全網總播放量超過了2億次,成為一檔現象級新聞欄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委的推動下,市區兩級強化協同,從今年3月1日起,全市41個區縣融媒體中心還統一開設同名新聞監督欄目——《今日關注》,形成“1+41”輿論監督體系。

截至目前,市區(縣)兩級設置的《今日關注》欄目,圍繞城市治理、安全生產、生態保護、交通運輸等主題,播出節目3000余期,一系列民生問題得到有效化解,黨員干部作風更加扎實,群眾認可度滿意度不斷提升,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

由此,打造以《今日關注》為龍頭的建設性輿論監督工作體系機制,已被納入今年全市“加快實施一批”重點改革項目。

優化服務,讓文化需求“觸手可及”

“現在來重慶拍電影,只需帶上劇本,剩下的勘景、找群演,甚至備案審批,都可以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能搞定,太方便了……”6月24日,“文化·光影重慶”數字應用正式上線,為相關企業提供全流程全鏈條服務,引得永川科技片場負責人張譽鋮等業內人士一致點贊。

“文化·光影重慶”是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電影局、市廣電局、中國廣電重慶公司聯合打造,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VR等技術手段,實現了一鍵辦理電影、電視劇、網絡劇備案立項,影視劇審查等事項,讓行政審批更便捷;匯聚了重慶所有拍攝資源,建立了拍攝場景資源庫,提供有云端VR勘景、在線影視協拍、影視基地預約、群眾演員招募等,讓影視劇拍攝更便捷;實現了在線安全巡檢、問題預警處置、監管多跨協同能力提升,讓影院管理更高效;實現了群眾在線點單、任務實時派單、觀影一碼評價等,讓惠民電影放映更高效。

除了電影,如今,重慶市民要看書、逛展、觀演、學藝等,同樣只要動動手指,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就能一站式送達。

為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市文化旅游委針對文化資源配置不均衡、服務供給不精準等問題,以“渝快政App(管理端)+渝快辦App(服務端)”為載體,已正式上線了“高品質文化生活”應用。

該應用通過市、區縣、鄉鎮、村社四級數字化聯動,搭建了“逛場館、享閱讀、學才藝、觀演出、看電影、賞民俗、品展覽、聽講座、游景區、送服務”等十大惠民智慧場景,構建起信息“一屏掌控”、服務“一網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監管“一覽無余”的協同服務與監管體系。

大渡口區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接入“高品質文化生活”應用后,破解了文化惠民“時間差”,拓展了公共文化場館延時、錯時和流動服務,豐富了市民8小時以外文化體驗場景,文化場館8小時以外到館人次持續攀升,同比增長35%以上。

邁步新征程,重慶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歇。

據悉,六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以來,我市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總體形成三個梯次63個項目的改革遞進體系,文化領域市級“三個一批”重點改革項目增至11個。同時,我市還積極推進改革和數字化耦合,為26個改革項目配套數字應用、綜合場景,“理想重慶”“全媒體綜合大腦”等12個數字應用、綜合場景上線運行。

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正讓市民的文化需求“觸手可及”!(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相關新聞>>>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我市“上新”四大改革措施

9月9日,記者從市文化旅游委獲悉,為深入推動文化領域變革立制,更好把文化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加快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市,我市將“上新”四大改革措施。

這些改革措施包括:

推動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推動“打造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改革項目,持續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和公共文化新空間建設計劃,建立“嵌入式”公共文化新空間等;健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所有權和使用權分置改革;拓展數字化服務等,切實把群眾需要、能夠“解渴”的公共文化服務便利化送達群眾身邊。

完善文藝院團建設發展機制。積極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工作機制、引導工作機制、組織工作機制,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以演出為中心環節,加快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提升市場競爭力。

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進一步優化文物保護管理利用體制機制,聚焦文物資源活化利用、國有博物館“三權分置”改革試點、構建川渝石窟寺保護傳承協同機制三個重點改革項目,以改革創新舉措推動文物資源活化利用。

進一步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強規劃引領,提升融合發展科學性;強化項目支撐,搭建融合發展新載體;豐富產品供給和創新產品體系,持續激發融合發展新活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文旅領域信息化建設,不斷增強融合發展新動能;抓好品牌宣推,持續提升文旅融合知名度。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