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黄网在线观看,国产欧洲av网站,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1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重慶銅梁的原鄉探索

2021年07月19日08:3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銅梁原鄉中央公園。(銅梁區委宣傳部提供)

  ■“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搞一個讓人參觀的盆景并不難,難的是因地制宜、全域推進,這需要定力,更需要找準發力點、突破口。”

  ■以股份制和科技為特征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效發展,拉緊了農村產業鏈條,讓集體經濟重新歸位,成為真正的實體經濟

  ■“原鄉究竟有沒有魅力?如果制造業還是那些小打小鬧的小加工、小配件企業,就沒有魅力!這需要改變招商方式,由單個‘摘茄子’變成‘挖紅薯’,一挖一窩。”

  “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搞一個讓人參觀的盆景并不難,難的是因地制宜、全域推進,這需要定力,更需要找準發力點、突破口。”重慶銅梁區委書記唐小平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

  近年來,作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之一,重慶銅梁區致力于城鄉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與工業振興齊頭并進,城市與農村同歸原鄉。

  多年來沒有形成一個像樣的集群,找不到一家像樣的企業,一直是銅梁發展的短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的區位優勢,讓銅梁迎來了破解工業荒的機遇,全力爭取重慶市委、市政府支持,銅梁被確立為小米生態鏈企業承接地,建成了智能制造產業園“小米公社”。

  原鄉,在銅梁越來越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炙手可熱的概念。何為原鄉?唐小平這樣解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踐行生態優先理念,把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道法自然與以人為本統籌起來,對自然保持最大敬畏之心,以最少投入、做最小改動、收到最好效果,讓銅梁的城市和鄉村變成人們喜歡的樣子。

  近日,記者走進銅梁區,探尋原鄉理念下銅梁城鄉融合的路徑。

  回歸原鄉:山頭不推稻田不填

  淮遠河是銅梁人的母親河,但這條河流曾經污染嚴重,河岸雜草叢生、垃圾成堆,成了銅梁人的“傷心河”。從2019年開始,銅梁下決心還欠賬、補短板,推進淮遠河污染治理,建成地下管網20余公里,全面實現雨污分流,關閉沿河兩岸禁養區畜禽養殖場。在此基礎上建設生態駁岸10公里、濱水健身步道21公里,種植本土植物1000余種,打造城市綠地約60萬平方米、生態濕地約35萬平方米,建成面積達3000畝的原鄉中央公園。如今,淮遠河由過去的劣Ⅴ類水質到現在常年保持Ⅲ類以上水質,重現了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原鄉美景。

  兒童不出城,便知稼穡事。2019年銅梁利用城區長期堆放垃圾的邊角閑置地建成了望山公園、見水公園。如今,這里不僅種有成片的果樹、美麗的花田,而且在蜿蜒的小溪邊修建了茅亭、安上了水車,種上了綠油油的玉米和水稻。城里的孩子無需下鄉,就可以耳濡目染地感受農耕文化。

  走進銅梁鄉村振興西郊示范片,綠樹成蔭、鮮花盛開,農家屋舍白墻黛瓦、錯落有致,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這些美景由一條60公里長的綠道相串聯,路面寬度統一設計為7至8米,干凈平整。用彩色瀝青鋪出足夠的步行空間,猶如一條彩帶蜿蜒穿行,沿線處處成景,成為暢通城鄉融合發展的“血脈”。

  在建設西郊示范片積累經驗后,銅梁又因地制宜打造了鄉村振興安居示范片、淮遠示范片,涵蓋11個鎮街、90余個村,面積近350平方公里。銅梁的奮斗目標是全域推進城鄉融合、鄉村振興。

  在這個過程中,銅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通過積分制引導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推進“一化兩改三不見”(美化庭院,改柴棚、改圈舍,不見白色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讓鄉村由“一處美”到“處處美”、由“一時美”到“時時美”。

  銅梁堅持“串點連線、成片擴面”,全面發力基礎設施、基本產業、基層組織、基層治理,全域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讓群眾在集體經濟組織里實現共同增收致富。

  在銅梁,此城市已非彼城市。山頭不推、稻田不填,尊重山形水勢,順應自然肌理,采用梳理手法,下足“繡花”功夫,農村更加天然純凈,城市更加溫潤宜人。

  原鄉效應:老鄉留老家集體唱主角

  生態環境優美如畫,帶來的不僅是居民幸福感提升,也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銅梁以原鄉為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最大的成果就是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落到了實處。

  近幾年,銅梁開展“把老鄉留在老家”專項行動,出臺“給待遇、給政策、給出路”的政策包,吸引大量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村任職創業。而鄉村一旦成為人們喜歡的樣子,游客也紛至沓來。有了人氣,首先發展起來的是餐飲、民宿,激活了各類特色農業,特色農業又不斷延長采摘、加工、電商直播等產業鏈。村集體、合作社等組織強勢崛起,以股份制和科技為特征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效發展。這就是原鄉效應,它拉緊了農村產業鏈條,讓每一環扣得更緊,并讓集體經濟重新歸位,成為真正的實體經濟。

  “推窗即見綠,鼻尖有荷香”,銅梁土橋鎮遠近知名的農家民宿“原鄉藕寓”,讓更多年輕人有了一展想法的舞臺。唐韻秋既當經理,又當服務員,很有闖勁。“品荷花香、吃全荷宴,我們這家民宿,打的就是荷花品牌。”點子不斷的唐韻秋結合村里產業特色,向住宿游客推出田間捉魚、釣蝦等多樣服務。

  在土橋鎮高埡村,近千畝水稻田長勢正好。誰曾想到,兩年前這些土地還長著半人多高的雜草……“過去散戶種稻,一畝倒虧200多元。現在村集體合作社規模種植,一畝純利潤是300元。”高埡村支部書記龍思勇說,越來越多的農民都想把自家撂荒地交給合作社種。目前村里撂荒地已基本清零。

  龍思勇介紹,以前農民大多用鋤頭挖地,而合作社用的是旋耕機、無人機這樣的新農具。“人工背藥箱防治病蟲害,一人一天最多30畝。我們一臺無人機一天作業就有300多畝,效率大幅度提高。”龍思勇說,統一稻種、規范種植流程后,合作社的稻谷拿下了綠色認證,每斤大米比普通大米高出近1元。

  不僅從科技、品牌中要土地效益,銅梁還根據市場導向調整農業結構,延伸產業鏈、價值鏈,讓土地創造更大的增值效益。巴川街道西來村正以愛情為主題打造休閑農業新景觀。過去本是撂荒地的一座河中島,現在種上了多彩的玫瑰,被改造為“玫瑰島”,市民下鄉就能體驗“玫瑰之約”。西來村支部書記周英德介紹,鄉村“愛情產業”帶動集體經濟組織有了近百萬元收入結余,一個月有上萬游客接待量。

  在推進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銅梁有近5萬畝撂荒地被重新盤活,上演了新時代的《兄妹開荒》。很多山頭本來荒草遍野、土質很薄,不適合種莊稼,村集體就開荒種上耐旱、耐貧瘠的果樹、艾草,深加工產業鏈隨即跟上。2020年,銅梁村均集體收入達30萬元以上,入股農民戶均增收2500元以上。

  本刊記者在銅梁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盡管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老人居多,但村干部中的年輕人比重卻很高,不少村支書都是有大學學歷的本土人才。正是他們帶頭解放思想,把新型集體經濟發展起來。區委組織部部長張波介紹,銅梁近4年來注重全域建強基層組織,建強帶頭人和年輕人“兩支隊伍”,打造一支“不走的鄉村振興工作隊”,讓寂靜的鄉村生動起來。全域推進基層治理,建好鄉村振興會客廳、講習所、理事會,搭建起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讓鄉村更加和諧起來。

  原鄉魅力:“無中生有”的制造業迭代

  銅梁的工業幾乎沒什么家底,多年來沒有形成一個像樣的集群,甚至找不到一家像樣的企業。這一度是唐小平最大的心病。“我們只有‘無中生有、別開生面’,把招商引資與搭建開放平臺、打通開放通道、營造創新生態結合起來。”他說,“原鄉究竟有沒有魅力?如果制造業還是那些小打小鬧的小加工、小配件企業,就沒有魅力!這需要改變招商方式,由單個‘摘茄子’變成‘挖紅薯’,一挖一窩。”

  云丁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是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生態鏈企業之一,是全國智能門鎖領軍企業。經過銅梁招商團隊的高效率專業化招商,云丁科技滿意于原鄉的優美環境和區位優勢,2018年8月簽約落戶銅梁,不僅將相關配套企業引入銅梁,還將企業總部遷至銅梁。2019年5月,云丁科技在銅梁順利投產。2020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云丁科技依然實現產值6億多元。今年預計將實現產值超過10億元。

  依托“鎖定銅梁”帶動效應,銅梁與小米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此基礎上,銅梁全力爭取重慶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將銅梁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承接地,并建成了智能制造產業園“小米公社”。

  “西部美谷”是又一個另辟蹊徑、“無中生有”的產業集群。2020年,銅梁秉持互惠共贏理念,與廣東省廣州開發區合作打造了廣銅“一帶一路”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區,并合力建設“西部美谷”美妝產業集聚地,涵蓋研發、生產、包裝、銷售及品牌策劃、檢驗檢測、展示體驗、新品推廣、網絡直播等全產業鏈,項目一期預計今年建成,未來有望形成500億元產出規模。

  優美的原鄉,必須與高質量產業相匹配。聚焦補鏈、延鏈、優鏈,銅梁正在圍繞主導產品引進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大的配套企業,與重慶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研究院、研發中心,推進企業上云、上規、上市。從2016年到2020年,銅梁科技型企業由100多家增至6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由30家增至95家,今年將突破110家,高新區的閑置廠房基本用完清零。

  企業的發展,有賴于區位優勢和優美生態環境,更與營商環境息息相關。2017年以來,銅梁堅持刀刃向內、破題攻堅,抓住關鍵重點、強化系統集成,每年突出主攻方向,營商環境實現“一年一升級、五年五大步”:第一年,狠抓行政審批流程再造集成創新,涉企審批時限由以前至少267個工作日壓減到15個工作日以內。第二年,狠抓“互聯網+綜合窗口”服務改革,實現“一窗受理、一網通聯、一站辦結”。第三年,狠抓承諾制信任審批,建立信用評價機制。第四年,狠抓“四零”審批和“四合一、四聯合”改革,建成全市首個“企業開辦無費區”。今年,銅梁在重慶率先實現政務服務智能“秒辦”,通過“機器換人”、數據“跑路”,實現即審即簽、秒間速達,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大大提升了辦事效率。

  銅梁作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田的實踐說明,對一個地方來說,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改革永遠是發展的最強動力。如何持續提升干部執行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一個長期課題。

  (原載于《瞭望》新聞周刊)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金濤 李松

(責編:陳易、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