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黄网在线观看,国产欧洲av网站,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1

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重慶萬州:碧水為墨執青筆 繪就庫區新畫卷

張祎 劉政寧
2022年05月09日10:18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暮春時節,長江重慶萬州段水域江面出現大量魚群,這讓45歲的陳文學激動不已:“在江里打漁20多年沒見過,才當護漁員1年多卻看到了。”

  隨著長江水位逐步下降,位于大周鎮長江消落帶上的中山杉露出水面,吐出蔥綠的嫩芽。村民劉昌月坐在剛改建好的民宿里,看著往來的游人,心中甚是歡喜:“這里風景越來越美,游客越來越多,安逸!”

  30公里外的李河鎮棕花村,村民余思成正在山上查看香根草的長勢。“這一株株草現在可是我們村的寶貝,它不僅能凈化土壤和水源,還能帶來不小的收益呢。”望著漫山遍野的香根草,余思成喜笑顏開。

長江重慶萬州段的平湖景觀。人民網記者 張祎攝

  萬州地處長江上游、三峽庫區腹心,肩負著三峽庫區生態安全重任。近年來,萬州區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安全風險防范,切實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通過在發展中保護綠水青山,在保護中轉型邁向綠色高質量發展,如今的萬州,江水更清、岸線更美、產業更優。

  江水更清

  生態底色愈加厚重

  4月27日,長江萬州城區段碧波蕩漾,幾艘清漂船來回穿梭后,寬闊的江面變得十分潔凈。

清漂船在長江江面上清漂作業。人民網 劉政寧攝

  江面的潔凈離不開清漂員的辛勤付出。今年60歲的熊人建曾是長江上的一名漁民,如今他們兩口子都是清漂員。每天天剛蒙蒙亮,他們就開著小船出發了,直至天黑時才收工。

  “每年5月至10月,降雨天氣較多,是清漂隊最忙碌的時候。”萬州區江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副經理牟倫建介紹,在汛期,每天有七八十人進行清漂工作,最多時一天可打撈200余噸漂浮物。“萬州城區水域面積開闊,漂浮物如不及時清理,不僅影響城市美觀,還很容易造成水質的污染。”

  和熊人建一樣,陳文學此前也是漁民,不過他現在的身份是護漁員。20多年的捕魚生涯中,陳文學親身感受到長江漁業資源的變化:“以前在長江,圓口銅魚是主要捕撈對象,用小船每天可收獲上百斤,但前兩年,即使用大船一年也捕不到幾條。”

  2020年6月,陳文學退捕上岸。幾個月后,聽說要成立護漁隊,他第一時間報了名。“這些年,我向長江索取了這么多,也該為它作點貢獻了。”抱著這份信念,陳文學和其他14名退捕漁民重返了長江江面,和執法隊員一起負責處置非法捕撈和違規垂釣等行為。

4月8日的增殖放流活動現場。萬州區水產研究所供圖

  禁捕可以給魚兒的繁衍生息提供時間和空間,但長江的珍稀魚類種群恢復,還得依靠增殖放流。4月8日,一場增殖放流活動在萬州區長江二橋戰備碼頭開展,現場向長江投放胭脂魚、巖原鯉等珍稀、名特經濟魚類43萬尾。

  這些魚苗大多來自位于雙河口街道的“工廠化魚苗車間”。“每年的2~5月是繁殖魚苗的最佳時期,增殖放流不僅可以恢復生物的多樣性,還能有效凈化水質。”萬州區水產研究所所長劉本祥介紹,水體富營養化是水污染最常見的表現形式,魚群的壯大可以消耗掉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十余年來,萬州區水產研究所已累計向長江投放長江鱘、中華鱘、胭脂魚等珍稀魚類、名特經濟魚類7000余萬尾。

長江重慶萬州段密溪溝水域拍攝到的魚群。冉孟軍攝

  為了讓長江水更清,萬州還在全域廣泛持續開展次級河流綜合整治。截至目前,長江干流萬州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隨著生態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長江萬州段已發現水鳥156種,魚類種群由之前的30種增加至50多種,長江沿線的生態底色更加厚重。

  岸線更美

  領略濱水之城獨特魅力

  三峽工程建成后,每年蓄放水形成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帶。原本生長在這個區域的大部分植物,因為將近半年的時間深淹水下而難以存活。消落帶的生態治理,也因此被稱作是一道世界級的難題。

  在萬州,長江形成的消落帶面積約有25平方公里。經過多年的消落帶栽種實驗,萬州區林業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任憑和同事發現,中山杉有著較強的耐水性和適水性,是消落帶生態治理的良好選擇。“十余年來,長江萬州段已成功栽植中山杉3200畝,不僅修復了消落帶脆弱的生態,還在保持水土方面成效顯著。”任憑說,一棵長成的中山杉根系直徑能達到10米以上,且縱橫交錯可覆蓋周圍約80平方米的土地,固土效果良好。

任憑在檢查中山杉根系固土情況。受訪者供圖

  春天蔥綠,夏秋青翠,冬季紅黃相間。時至今日,長江萬州段的兩岸已形成了70余公里的“水中森林”景觀長廊。在大周鎮,當地充分利用中山杉景觀和濱江地理優勢,打造了十里濱江長廊旅游項目,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吸引了大批外出務工村民返鄉創業。

  今年30歲的劉昌月正是其中一員。2017年,他看到村里在發展鄉村旅游,便留了下來用自家房屋經營農家樂。每年10萬余元的收入,讓他堅定了扎根家鄉的信心。

  去年,他將房屋進行了改建,目前正在裝修之中,預計今年國慶期間正式迎客。“現在游客越來越多,下一步,我還要增加親子體驗區等,讓城里來的孩子能在這里體驗農耕的樂趣,也讓收入再上一層樓。”談及未來,劉昌月信心滿懷。

萬州區大周鎮長江消落帶上的中山杉。人民網 劉政寧攝

  依托中山杉和濱江自然景觀,現如今,大周鎮已培育特色民宿、農家樂40余家,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十里濱江長廊”“日月廣場”等景點已成為網紅打卡之地。五土村、鋪埡村分別入選全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市“美麗宜居鄉村”。

  但栽植中山杉并不是消落帶治理的唯一選擇。從2018年起,萬州開始嘗試各種消落帶綠化方案,包括培育野花組合、栽種垂柳等。“在長江萬州城區兩岸,消落帶出水后,我們會第一時間撒上野花種子。”萬州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副主任曾杰瑞介紹,種子撒下2個月后,消落帶就會成為一片花海。

  每年夏天,金燦燦的硫華菊、嬌嫩的波斯菊、多彩的百日草等十余種野花在長江兩岸爭相綻放,把濱江環湖地區裝扮得美不勝收。市民游客徜徉在花海,流連忘返。

萬州濱江環湖區盛開的三角梅吸引不少市民拍照留念。人民網 劉政寧攝

  4月25日,萬州濱江環湖區江岸上的三角梅競相綻放、鮮艷奪目,宛如給長江堤岸披上一條紅綢絲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賞花、拍照。57歲的劉蓉幾乎每天都會來江邊走走,“江邊打造得越來越漂亮,和姐妹們在這里賞花散步,心情都會變得格外舒暢。”

市民在長江萬州段沿岸親水游玩。人民網 劉政寧攝

  在江畔,不僅可以看花,也可以親水。近年來,萬州突出濱水城市特色,在長江兩岸規劃、建設了多個親水觀景生態空間,不論白天還是晚上,總是熱鬧非凡。拂面江風中,市民游客或沿著步道散步,或用手捧起清澈的江水,盡情領略這濱水之城的獨特魅力。

  產業更優

  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直以來,萬州也積極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源。

  棕花村所在的葵花山脈下有苧溪河、瀼渡河兩條長江一級支流流經,作為萬州城區百萬人口飲用水主水源的甘寧水庫也在這里。由于當地村民喜養牲畜,如何消除養殖廢物對飲用水水源地及長江水系的環境污染,成了全村生態發展的“必解題”。

  經過反復論證,棕花村選擇了發展香根草產業作為治理養殖污染和壯大集體經濟的突破口。

余思成在查看香根草長勢。人民網 劉政寧攝

  香根草又名巖蘭草,禾本科多年生植物,因其根部散發著檀香味而得名。香根草既能陸地生長,也能水面生長,對生長環境中氮、磷成分吸收充分。不僅可用于食草性動物的飼料,還具有改善土壤環境、凈化水質等功能。

  2019年底,今年36歲的棕花村人、 生態“解題”的全程參與者余思成,和另一位返鄉創業青年一起流轉土地50余畝,開始在棕花村打造香根草產業基地。此后,又在此基礎上,規劃建設了生態農業產業園。

  產業園以香根草產業為紐帶,利用“香根草畜牧—畜肥+秸稈繁殖蚯蚓—蚯蚓蛋白肥供應林下種植、養禽—禽肥還草”的生態循環模式,實現了既治污又致富的目的。

  截至目前,該產業園有403畝的香根草基地、3000平方米的室內蚯蚓養殖基地、年出欄5000只跑山雞的養殖場、年出欄200頭肉牛的養殖場、藠頭種植基地200畝、李子園350畝、佛手園150畝……每年帶動農戶增收80余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余萬元。

龍都街道曾經的養殖場已變身為花市。人民網 劉政寧攝

  農村靠種草,城里則賣花。在萬州區龍都街道,曾有一處讓人“繞著走”的地塊,破舊的養殖場、臟亂的菜地,氣味難聞,蚊蠅亂飛,噪聲擾人。地塊的四周皆是住宅,居民為此頗為煩惱。

  “從2017年起,街道下決心搬走了養殖場,騰出場地打造了渝東北首個大型專門的花卉綜合市場。”龍都街道辦事處主任幸宏介紹,目前,龍都花市入駐了商戶50多家,經營范圍涉及鮮花、干花、盆花、觀葉植物、園林、奇石、水族魚類等,每年可實現產值1億余元。現如今,走進龍都花市,總是能看到一幅姹紫嫣紅、四季如春的景象。

重慶平湖金龍精密銅管有限公司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人民網 劉政寧攝

  在工業方面,萬州通過持續加快現有產業智能化、循環化改造,為產業“添綠”。4月26日,記者走進位于萬州經開區的重慶平湖金龍精密銅管有限公司,寬敞的生產車間內3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一塊塊銅板經過熔鑄、軋制、聯拉等復雜工序后,變成一根根不同規格的精密銅管。

  “2021年,公司推動了多項節能環保改造及綠色回收項目。”該公司安環綜合部部長史緒寅介紹,如利用生產過程中空壓機產生的熱量,配套余熱回收系統,將回收熱量用于辦公室冬季采暖和材料烘干使用,月均節約用電1.3萬度以上。該公司的綠色探索,也是萬州大力推動產業生態化、智能化、集約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當前萬州區正以提升全域水質為中心,大力發展智能循環型工業、山地高效型農業、集散融合型文化旅游業、綠色智慧型物流業、休閑養生型康養業、功能共享型金融業六大產業,闊步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飽蘸生態筆墨,繪就綠色華章。一幅秀美壯闊的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正在三峽庫區徐徐展開。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